纪兰给他写信,详诉了纪家的困境和她的难处,只说唯有纪澄入宫得宠,纪家方能有大造化。
纪澄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去,想看看父亲的主意,总算是没让她失望。她父亲看得明白,那大位哪里是那么好登临的,里头凶险万分。纪澄也想过,若她真是进宫育子,她的孩子若想要当皇帝,除非她把其他皇子全部灭掉还差不多,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即便事成,将来黄泉路上只怕也无颜见人。
纪青怕纪澄年纪轻轻,被繁华虚无所引诱,在信中切切叮嘱她万万不要好高骛远。纪澄提笔又回了一封信,将自己的近况说明,又暗暗点了点纪兰的野心,让她父亲千万要保持清明,而她也会着意规劝的。至于她暗地里对纪兰耍手段的事情,自然略过不提。
日子一晃就到了六月里,每日里艳阳高照,晌午时分,地砖上都能煮鸡蛋了。东山书院也闭了馆,老太太领着家里的儿媳妇并孙子、孙女儿等这才往京北的乐游原去。
乐游原顾名思义,游而不倦,乐之忘蜀。这乐游原是京北一处高地,车行至高处,陡显平原,气候温凉,地势平敞,是京人夏日最喜欢的避暑之地。
沈家在乐游原的别院名静,四处幽绿不见繁花,十分的清幽阴凉,将人心底的浮躁全都一笔抹去。
这别院自然不如沈府大,沈家的几个姑娘都跟着老太太住在一个院子里,也是图个热闹。
因着这般,每日里的请安再也少不了,不过夏日炎炎,早起清凉,倒也不贪睡。
刘厨娘没有随行,纪澄白日里自己也往厨房钻,小厨房的鲁大娘子将个厨房看成内宫府库看守十分严密,生怕被人偷了师去,纪澄便只得去大厨房溜达,幸亏她她人美嘴甜,手头宽松,厨上的人也肯卖她脸面,她也乐得自在。
院子小了,消息越发灵通,这日请安老太太就看着纪澄道:“听说你这些日子都往厨房跑,刘厨娘不在,你去厨房做甚?”
纪澄笑道:“这厨艺上的事情,三日不练手生,虽然刘大娘不在,我每日去练练也能有些进益。”
老太太笑着点了点头,拉过纪澄的手来,头却偏向纪兰道:“你这侄女儿是个实诚的孩子。”
沈老太太虽说没对纪澄太过上心,可着两三个月下来,只言片语入耳,对她也有了个大概的印象。
富户出生,又生得如此花容月貌,本该是轻浮躁动的性子,哪知纪澄偏偏文静淑雅,嘴角天生带笑,叫人想不喜欢都难。
再加上纪澄在沈家请的各种师傅里偏攻厨艺也叫老太太觉得她是个实心人。这些年但凡有点儿才艺的姑娘就自称才女,吟个诗作个画就引人瞩目,更有那词曲动人心的越发地骄傲得上天了。而女孩儿家该学的女红、厨艺却是没落了。
不说别的,就是沈家的女孩子也是不屑这些的。
而老太太那一辈人,虽然身出名门,但自小并不研读诗文,而是跟在母亲身边学女红、厨艺长大的,以贤惠持家,现而今的女儿家则讲求嫁过去琴瑟和鸣,夫唱妇和,红袖添香,出一段佳话。
这样也不能说错,但是老一辈的观念里,老太太还是更喜欢贤惠沉静之人。再加上近日苏筠之事一对比,让老太太越发觉得纪澄这样的女儿家更可心一些。
老太太本是偏爱苏筠的,因她生得伶俐,嘴巴又甜,对她甚至比对沈芫、沈萃等还上心。但上次想看皇家的那小儿时,就让老太太有些不喜了。
这黄御史家的家风老太太是很看得上的,当初想跟苏家说亲的也有那么几家,黄夫人对苏筠也只是两可之间,还是老太太在黄夫人跟前赞了苏筠几句,黄夫人才动心的。
那黄家大儿虽说肥壮了些,但待人接物都不差,学识也好,苏老夫人都首肯了,偏苏筠不喜,暗自说动了苏老夫人,苏老夫人老着脸又来求老太太想个两不相伤的法子回绝了黄家。
老太太如今也有些懒得管苏筠的亲事了,这会儿留意到纪澄,老太太想着纪澄也到了说亲年纪,这回到沈家自然也有这般心思,纪兰有些不着调,她这侄女儿看着还不错,还得小心她行差踏错,到时候折损的也是沈家名声。若是嫁得好了,也算是一桩善缘,到了菩萨跟前也能有些说头。
纪兰闻言对着老太太点头笑道:“可不是么。”话虽如此,但纪兰显然不以为然。在她看来,纪澄若真有心嫁入高门,就该在诗词歌舞方面下写功夫,待传出名声自然有人求娶。学了厨艺又如何,相看时谁还能真让她做饭不成?
老太太却觉得纪澄值得鼓励,又道:“这些日子你可学着什么了,不知咱们有没有口福尝一尝澄姐儿的手艺?”
纪澄心里一喜,总算是等到这一天了。说实话,她这样勤快地往厨房跑,何尝又没有做戏的成分。就住在一个院子里,老太太即使不留意,也能知道她的行踪。
纪澄静静地等了这两、三个月总算是等到老太太侧目了。她其实细细研读过沈老太太的娘家家谱的。
沈老太太姓程,出自诗书大族,家中出过两位鼎鼎有名的大文豪,但程家的女儿却不见显,未曾听闻有才华格外闻名之人,不过程家的女儿都嫁得不错,想是以贤惠自戒,因为程家女儿的子孙辈里也出过不少人才。
纪澄自认亲近她比不上沈家的姑娘,论伶俐也比不上苏筠、卢媛,唯有静待时机了。
“老祖宗要是不介意,阿澄自当献丑。”纪